一、概述
热力学第二定律指出:无论是气体、液体还是固体,都存在着温度差异,就必然导致热量自发地从高温向低温传递,这一过程被称为热量传递过程,简称传热。用于冷热流体进行热量交换的设备称为换热器。
传热在工程技术领域中的应用十分广泛,在动力、化工、制冷、建筑、机械制造、新能源和宇航等工程中,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了解传热过程的基本原理及传热设备(即换热器)的结构性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换热器是由各种不同的传热元件组成的换热设备,冷热流体借助换热器中的传热元件进行热量交换而完成加热或冷却任务。换热器的传热系数是衡量换热器的换热效果好坏的标准,不同传热元件组成的换热器的性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确定换热器换热性能(主要是指传热系数)的有效途径是通过实验进行测定。
二、强化套管换热器实验简介
强化传热又被学术界称为第二代传热技术,它能减小初设计的传热面积,以减小换热器的体积和重量;提高现有换热器的换热能力;使换热器能在较低温差下工作;并且能够减少换热器的阻力以减少换热器的动力消耗,更有效地利用能源和资金。强化传热的方法有多种,本实验装置是采用在换热器内管插入螺旋线圈的方法来强化传热的。
螺旋线圈的结构图如图1所示,螺旋线圈由直径3mm以下的铜丝和钢丝按一定节距绕成。将金属螺旋线圈插入并固定在管内,即可构成一种强化传热管。在近壁区域,流体一面由于螺旋线圈的作用而发生旋转,一面还周期性地受到线圈的螺旋金属丝的扰动,因而可以使传热强化。由于绕制线圈的金属丝直径很细,流体旋流强度也较弱,所以阻力较小,有利于节省能源。螺旋线圈是以线圈节距H与管内径d的比值技术参数,且长径比是影响传热效果和阻力系数的重要因素。科学家通过实验研究总结了形式为
的经验公式,其中B和m的值因螺旋丝尺寸不同而不同。
单纯研究强化手段的强化效果(不考虑阻力的影响),可以用强化比的概念作为评判准则,它的形式是:
,其中Nu是强化管的努塞尔准数,Nu0是普通管的努塞尔准数,显然,强化比
>1,而且它的值越大,强化效果越好。

图1 螺旋线圈内部结构
三、设备主要技术参数:
1、传热管参数:
实验装置结构参数
| 实验内管内径di(mm) | 20.0 | ||
| 实验内管外径do(mm) | 22.0 | ||
| 实验外管内径Di(mm) | 53.0 | ||
| 实验外管外径Do(mm) | 57.0 | ||
| 测量段(紫铜内管)长度l(m) | 1.00 | ||
|
强化内管内插物 (螺旋线圈)尺寸 |
丝径h(mm) | 1 | |
| 节距H(mm) | 40 | ||
| 加热釜 | 操作电压 | ≤200伏 | |
| 操作电流 | ≤10安 | ||


)
)
——平均温度差 (K)
,由实验测定Q、A、
即可求得K值。
小于2),传热系数K与传热膜系数之间有如下关系:
)
——加热管外壁面的对流传热膜系数 (
)
—— 加热管内壁面的对流传热膜系数 (
)
——加热管外壁面的污垢热阻 (
)
——加热管内壁面的污垢热阻 (
)
》
,则有K≈
;| 序号 | 流量(m3/h) | 气体入口T(℃) | 气体出口T(℃) | 蒸汽入口T(℃) | 蒸汽出口T(℃) |
(℃) |
下一篇:化工流动过程综合实验装置说明书
本站部分图片和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或原公司所有,如果您认为我们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沪ICP备16023097号-13